夜间
言情小说 > 回到1987年做科技大亨 > 第444章 巨龙能源全球新闻发布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言情小说] http://www.0371uu.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某种角度来说。


这个任务比核聚变的任务还要难的多。


主要是国家在基础物理学科上多年沉淀家底雄厚。


起码想挖人才的话国内一抓一大把。


但生物医药工程领域可就是米联邦的天下了。


国内水平明显差米联邦一大截。


硬件上的差距自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轻易磨平的。


不过任务再难也要挑战。


毕竟自己的父母们年纪也都不小了。


如果能把人类的寿命提高一倍。


那么父母们的身体问题就可以暂时解决。


……


龙翰科技随后官宣了将面相全球召开巨龙装置的新闻发布会的消息。


该新闻顿时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


虽然龙翰科技并没有官宣巨龙装置实验的事情。


但谁都猜到,肯定是巨龙装置实验有结果了。


不然龙翰科技也不可能做什么新闻发布会。


因为龙翰科技十年间,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关于核聚变的消息。


这次这么郑重其事。


十有八九应该是有什么好消息了。


全球各大媒体齐聚京城龙翰科技的总部。


同时还有不少核聚变领域的专家赶来了华夏。


他们也想知道巨龙装饰的实验结果到底怎么样。


龙翰科技总部会议大厅内也是人满为患。


时间一到。


一行人走了出来。


媒体记者们见状纷纷拿起了相机。


绝大多数的镜头对准的都是人群核心处的苏翰。


众人坐下以后。


卢飞宇道:“欢迎大家来到龙翰科技总部!参加这次的巨龙装置实验数据全球新闻发布会。相信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我们巨龙公司成立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核聚变领域的研发和实验。期间完成了多套核聚变实验装置,全都有不错的成绩。


而巨龙实验装置,是我们公司为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做出的一次大胆尝试。


下面由巨龙能源的母公司龙翰科技的总裁苏翰先生。宣布实验结果!”


大厅内顿时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


众媒体再次将镜头对准了苏翰。


苏翰道:“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还有国际核聚变领域的专家来到我们龙翰科技总部,参观的同时,参加这次的新闻发布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但以往支撑人类技术进步的,基本上都是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不仅开采困难,同时伴随着几大的污染。


这种污染一直在侵蚀着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同时化石能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而且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化石能源的存量也在逐年减少,未来人类可能将面临,无能源可用的窘境。


寻找一种存量大,能量高,无污染,更加环保的能源。


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


核聚变能一直被人类认为是寻找终极能源的发展发展方向之一。


巨龙能源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核聚变领域的研发和实验。


期间我们分别建设了六台不同技术路线的核聚变实验装置,用来证明核聚变的可能性。


但不得不承认,相关实验数据,都不是那么理想。


我们想要的核聚变是那种绿色、无污染、可持续的发展录像。


为此巨龙工程应运而生。


巨龙装置经过了四年多的建设和调试。


终于在前段时间进行了点火实验。


下面大家请看大屏幕。”


苏翰说完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巨大的画面。


大厅内的众人看向了大屏幕顿时都是发出了一声惊呼。


媒体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对准了大屏幕是疯狂按动了快门。


国际上的相关领域核聚变专家更是一脸的震惊。


虽然苏翰并没有直接说什么。


但谁都知道屏幕上的这台可怕的机器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巨龙装置。


虽然之前所有人都猜测过巨龙装置的样子。


本来不少人猜测巨龙装置应该采用的是彷星器的技术路线。


最多也就是一台大一点的彷星器而已。


可谁知道真正的巨龙装置根本不是彷星器。


不夸张的说巨龙装置根本就不是他们看到过或者能想象出的核聚变装置。


怪不得叫巨龙装置。


因为这台机器装置看就好像盘绕在一起的几条龙。


中间还有一颗巨大的龙珠。


其实与其说是一台机器,不如说更像是一台怪物,而且还是一台恐怖无比的怪物。


人类居然能制作出这么可怕的机器。


这也太夸张个了一点吧!


只是从巨龙装置的外表来看。


根本不知道这台机器到底采用的什么技术路线。


难道龙翰科技采用的是一条全新的核聚变技术路线?


苏翰道:“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这台机器就是我们的巨龙装置。在前些日子!我们刚刚完成了巨龙装置的点火测试。现在我要想大家宣布一个喜讯!我们的巨龙装置,完成了连续稳定运行一百八十小时的好成绩。”


众人听到这顿时是一脸的震惊!


一百八十个小时。


这怎么可能。


其实核聚变有两大技术难点。


一是聚变温度。


二是聚变时长。


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聚变时长。


ITER装置的设计要求只要求稳态运行十分钟。


因为只要运行十分钟就已经达到了可控核聚变输入大于输出的要求了。


时间再长控制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ITER装置的设计初衷是少量、多次、运行装置,最后达到可控核聚变的目的。


而星龙六号一口气就运行了超过四个小时。


其实这个数据在很多专家看来已经是有些不可思议了。


毕竟核聚变是氘氚聚变的产物。


氘氚聚变会产生大量中子。


中子持续逸出会造成内层包壁嬗变从而影响系统稳定性。


所以在绝大多数专家看来。


四个小时的稳态运行对内层包壁的损坏肯定是非常巨大大的。


甚至都可能达到需要更换部分内壁的地步。


但巨龙装置能够稳态运行一百八十个小时。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巨龙装置的体型要远远大于普通装置。


但最多也就是ITER的大小。


连ITER装置都无法持续这么长时间的运行。